头闻号

高志军

化工原料代理加盟|化工产品加工|分析试剂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家具插肩榫图(匠木抱肩挂榫)
家具插肩榫图(匠木抱肩挂榫)
发布时间:2023-02-01 13:30:36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1. 匠木抱肩挂榫

当然是选木质一样的,拼缝要做到扣榫严实

2. 抱肩榫图片

这把椅子有几个特别之处:

1.长时间坐着腰部的支撑很到位。

2.坐板与前面两条腿浑然一体,非常简洁舒适,坐板弧度反复尝试,坐感出色。

3.后腿与靠坐有类似女性的收腰,从背后看。很有女性美,很秀气,虽然叫罗胖椅。

4.细节处体现榫卯之美。

椅子特别之处是用设计师发明的“直角抱肩榫”,让整个椅子浑然一体。

3. 抱肩榫制作

方几好。

角几和方几主要区别是形状和用途不同;

角几是一种比较小巧的桌几,它可灵活移动,造型多变不固定。她一般被摆放于角落、沙发边或者床边等,其目的在于方便日常放置经常流动的小物件。

方几长53.1、宽52.9、高86.4公分,几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装板,面心平镶。抹头见明榫,桌面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。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,自中部内缩到底压窄平线。束腰与直素牙条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。腿足上以长短榫与几面边框接合,下展为造型劲快有力的马蹄足。雅条下有罗锅枨与四足相交,皆出透榫

4. 挂肩榫制作

1、制作主体:

(1)如同所有的半搭接接头,尾片榫也是半重叠结构,裁切部分只能是两根木头厚度的一半,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,两根相互搭接的木头都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。然而,在某些情况下,也可以是不同厚度的。

(2)尾片顶部预留2毫米突出端头(两根木头搭接后刨平美观)。用铅笔做好标记,线延伸到尾件的所有四个侧面。

(3)在衬套附件上标记位置,使用尾片作为指导。

(4)决定尾片和衬套附件裁切的深度,并且给周围的边缘和尾片(插入件)的厚度做测量。

(5)使用燕尾标计作为划线依据,从尾片顶端向内划线到肩部。从肩边缘设置标记至少3毫米。用阴影线的方式标记将要裁切掉的部分。

2、裁切尾片:

(1)以一角度把尾片固定在一台钳中,并使用榫锯从尾片的背面开始裁切多余的部分。向下裁切到肩部。

(2)从另一个角度看上一步。

(3)采用斜角法凿边,沿尾部的后面肩线切V形槽。

(4)通过交叉线用锯裁切掉,榫肩线外多余的部分。

(5)将裸露出的部分进一步裁切十净。(6)标记尾片顶端多余的部分。

(7)用台钳固定好尾片,用榫锯裁切掉尾片顶端至肩部多余部分。重复切割尾片的另一侧。

(8)在台钳上固定好尾片,沿尾片肩线的边缘凿出V型槽。

(9)清理前两部裁切后的肩部。

3、标记衬套附件并完成搭接:

(1)用尾的肩部和衬套附件搭接处对齐。

(2)在衬套附件上做好需要裁切掉的部分的标记,和需要裁切下的厚度,然后用榫锯仔细裁切。

(3)用凿子凿掉上一部标记好的多余的部分。

(4)测试接头的配合,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。锯断尾片顶端和平面齐平。

5. 抱肩榫结构图

中国的榫卯结构,精妙神奇,变化无穷,由简单的几个榫卯可以衍生变化出各种复杂的榫和卯,经过研究证实的榫卯结构有长短榫、楔钉榫、挂榫、斜角榫、夹头榫、燕尾榫、格角榫、棕角榫、明榫、闷榫、通榫、抱肩榫等,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由这些榫卯结构连接而成的,历经百年而不变形。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,榫卯结构是核心。

6. 抱肩榫图纸

中国传统家具中应用最多的8种综合榫卯结构类型

1 平肩榫结合

此结构是两个平肩榫的明榫组合,常用于承受重力的白木家具。特点是两根横材的榫头一方锯成凸形,一方锯成凹形,目的是让两个榫头在第三者的卯眼内部能够互相避让,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。

2 冲尖榫结合

此闷榫结构是两个冲尖单榫与第三者的组合,两根横材分别于正侧两面与竖材相交,横材榫头端部都削成45度,目的是使两个榫头在卯眼的内部能够格角相交,用足空间。此榫常用于腿足与横枨的结合。

3 箍脚格角榫结合

此榫常用于椅子后腿贯穿面挺的结构,具体做法是,面挺边框在格角处各开出一个三角形的孔,腿足在相应的位置削成方形,结合时,面挺的格角榫正好将一木连做的腿足箍在中间,可有效防止椅子后足受力后松动。

4 端头燕尾榫结合

一根竖材开出两个相邻的燕尾形卯眼,两根横材端头做出燕尾榫,结合时,横材榫头自上而下压入卯眼,如此结合后,两横材便无法从水平方向与竖材脱开。

5 抱肩榫与抱肩挂销榫

常用于牙板与腿足的结合。两牙板锯出直榫,外肩削成斜角,腿足相应部位也切出斜角,同时内凿卯眼。结合后,牙板榫头纳入腿足的卯眼,外肩与腿格角相交,恰好将腿足抱住。为增加结合牢度,抱肩榫往往会增加一个挂销榫,具体做法是,在腿足卯眼内侧嵌一外斜的木销,牙板榫头内侧开出相应角度的槽口,结合时,木销挂住牙板槽口,因有斜度,所以越往下越紧,以此达到增加牢度的目的。

6 插肩榫结合

常用于案类家具四腿与案面牙板结合的部位。具体做法是,腿足上截开口,外皮削成对称斜肩,牙条相应部位剔出三角形槽口。结合时,腿足将牙条嵌夹住,冒出的榫头直穿面框底部便形成稳固的结构。用此榫结合的特点是腿足和牙条可形成齐平的表面,并与案面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整体。

7 夹头榫变体燕尾结合

外观类似夹头榫,但与夹头榫的造法原理不同,故将其称为夹头榫的变体。其做法是在长牙条中间内侧凿出截面为燕尾形的槽,在腿足上削出相应的燕尾形长榫,结合时,腿足上的燕尾榫穿过牙条上的槽口,更长的直榫直达面框,使三者结合在一起。

8 粽角榫

多出现在不带束腰的桌子和书架的四角上,因其外形似粽子角,故名粽角榫。榫卯内部结构看似复杂,其实是水平构件格角榫和垂直构件双角榫的组合。用粽角榫将两根横材和一根竖材结合在一起,不仅牢固,且造型整齐美观。

7. 匠木腿足抱肩榫

一.同直径相交。

同直径垂直相接合,应该注意的规则是,榫头圆木的榫肩起点必须在榫孔圆木的半径上,

用圆规测量做孔圆的半径,把圆规脚扎入榫头圆木侧面的线,这样就可以画出榫头的落肩线。

二.不规则的圆木相交

不规则的圆木相交时,用拖签画线的方法。签可以用薄木片或者竹片制成的,前端需削成燕尾或者尾尖。

画线的方法是,将一个尾尖蘸上墨水,贴靠在榫头肩部,将另一尾尖紧靠榫眼的边沿,由下而上,然后再由上而下,在榫肩处拖画出一条曲线,这条曲线就是榫肩曲线。

8. 抱肩榫结构

榫卯(sǔn mǎo),是古代中国建筑、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,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。凸出部分叫榫(或叫榫头);凹进部分叫卯(或叫榫眼、榫槽)。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,利用卯榫加固物件,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。

榫卯

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、梁、枋、垫板、桁檩(桁架檩条)、斗拱、椽子、望板等基本构件。这些构件相互独立,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 。在中国建筑中,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,必要时也会用铁钉。

家具

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“榫卯”做法,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。各种榫卯做法不同,应用范围不同,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“关节”作用。

若榫卯使用得当,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,达到“天衣无缝”的程度。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,工匠手艺的高低,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。

分类

几十种不同的“榫卯”,按构合作用来归类,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:

榫卯

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,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,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。如槽口榫、企口榫、燕尾榫、穿带榫、扎榫等。

另一类是作为“点”的结构方法。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,成角结合,交叉结合,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。如格肩榫、双榫、双夹榫、勾挂榫、锲钉榫、半榫、通榫等等。

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,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,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。如常见的有托角榫、长短榫、抱肩榫、粽角榫等。